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幸福的哲学经典语录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反正我这个人是怕死的,我就不相信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是不怕死的,对死是没有恐惧感的。我承认我从小就怕死,当有一天我知道,这个死不只是那些老人的事,也是我的事,有一天我也会老、也会死,当我明确地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我感到绝望啊,原来人生是这么一回事,最后等于零啊,那个时候真的感到内心崩溃。当时我还很小,还在上小学,突然觉得人生没有了意义,我经历的这一切,这些欢乐啊,这些苦恼啊,这些笑啊哭啊,最后不是全没有了吗,什么都留不下,都是过眼烟云,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不能想象有一天我会不存在,这实在太难接受了。从此以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折磨我。

其实,许多人在人生的早期都会想到死的问题,我在我的女儿身上就看到了这一点,好像有点遗传似的,她四五岁的时候就为这个问题苦恼,经常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关于人死后会去哪里,妈妈告诉过她,会去天上,变成天使。她爱妈妈爱得不行,就问:&ldo;妈妈,我不想跟你分开,将来你变了天使,我也变了天使,我们都到了天上,你还会照顾我吗?你还是我的妈妈吗?&rdo;妈妈说:&ldo;我们只要现在许下这个愿,就会的。&rdo;她问:&ldo;可是到了天上我认不出你了怎么办呢?&rdo;妈妈说:&ldo;我们做个记号,就能认出了。&rdo;她想了想,忧伤地说:&ldo;时间太长了,做了记号也会忘记的。&rdo;五岁的孩子啊!她觉得人生特别美好,亲情特别美好,可是她想到了这么美好的东西不能长久,为此而痛苦。

人生的最大问题,理应也是哲学中的最大问题。苏格拉底说:哲学就是预习死亡。他的意思是,死亡是灵魂摆脱肉体回归纯粹的精神世界,而哲学就是让你练习过灵魂不受肉体束缚的纯粹的精神生活,你过惯了这种生活,到时候就能安详地面对肉体的死亡了。当然,他的这个说法是把灵魂不死当作前提的。中国的儒家一般来说不太重视思考死亡问题,但是到了宋明理学,受佛教的影响,也有了相当的重视,比如王阳明说,学问功夫最难又最要紧的是看得破生死,他把看破生死视为最高的学问。当然,特别重视生死问题是佛教,有一位高僧说,佛教归根到底一件事,就是了生死。

但是,通常的情况是,我们对死亡问题是回避的。不但自己回避,也不让小孩问,我常常看到,只要小孩问起这个问题,大人往往阻止,说不要胡思乱想。这哪是胡思乱想啊,他想的是根本问题啊。为什么回避呢?一个原因是恐惧,认为想这个问题是不吉利的。对死亡的恐惧基本上是人人都有的,你既然是一个生命,当然不愿意生命结束。我不相信一个人想到自己永远离开人世的一天会不害怕,不可能的,害怕是正常的。可是我觉得回避的害处更大,这个恐惧到时候会来一个总爆发。另一个原因是无奈,觉得想也没有用,到时候还不是一样要死。思考当然不能让人不死,但这不是拒绝思考的理由,相反,正因为人必有一死,才需要通过思考来寻找一个角度,使自己能够用适当的态度面对,有没有这个角度是大不一样的。还有一种普遍的想法,就是认为现在想还太早,到时候再想吧,到时候就自然解决了。对于这种想法,我觉得索甲仁波切回答得特别好。

在《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说,你说现在想还太早,可是西藏有一句谚语:&ldo;明天和来世哪一个先来到,只有天知道。&rdo;死亡是不问你的年龄的,人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和死亡不期而遇,所以什么时候想这个问题都不是太早。一般人的心理是宁可相信死离自己还远,因此在遭遇死亡的时候,就必定觉得太早太突然,非常不服气,非常委屈。应该戒除这个心理,反过来想问题,随时做好准备,做到我就是今天晚上死也能够从容面对,安详地离世。

索甲仁波切认为,能够安详地死去,这是人生的巨大成就。但是,这个成就不是想有就会有的,而是平时修炼的成果。你说到时候想还来得及,才来不及呢,所谓自然解决也绝无可能。你只有平时修炼得样样都放得下,到时候才能够放得下。死亡意味着你要放下一切,可是如果你平时什么都放不下,对世俗的利益很计较,把人世间的一切看得很重,到时候你且放不下呢。佛教在了生死方面有一套非常复杂的修炼方法,我也不懂,不过我想,有一种修炼是我们大家都能够做的,就是学会放下,看淡人世间的得失,这样逐步向看淡生死靠近。

我的一个朋友在协和医院工作,协和医院是顶级医院,所以经常会有癌症病人托他找医生,每个星期都会有四五个人。他告诉我,他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其实多数是吓死的,一确诊是癌症就觉得大限临头了,恐惧得不得了,就吓死了。一般的规律是,开始的时候否认,不相信,然后是委屈,为什么偏偏是我,最后就是精神崩溃,身体也跟着崩溃。人的心态实在太重要了,精神素质实在太重要了,肉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精神支配的,生病的时候尤其是这样。当然会有真正不治的情况,即使这样,心态好也可以延长生命,并且有尊严地死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精神的力量,而要具备这个力量,平时的思考和修炼就很重要了。

总之,我主要强调一点,就是对于死亡不要回避,要去面对它,去思考它。死亡是一件必定会到来的事情,它已经在前面某个地方等着你了,你总不能什么也不想吧,你总得有一个路子去对付它。当然,最后思考的结果怎么样,很难说。有的人可能从哲学中找到了一个角度,有的人可能从宗教中找到了一种依托,都可以。其实我自己到现在为止不能说已经想明白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不回避,一直在想,希望能找到最适合于我的路子。

其实,不回避本身也会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古代埃及人举行宴会,在吃喝得最热烈的时候,就让人抬进来一具尸体。欧洲中世纪的修道士戴一种戒指,上面雕刻一个骷髅。这都是在提醒人总有一死,让人对死习以为常,以免死来临时大惊小怪。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死亡会在任何一个拐角等候我们,那么就让我们也在任何一个拐角等候它吧。他还说,让我们对死亡比对什么都熟悉吧,到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它是一个陌生的来客,因而感到惊慌失措了。

二、思考的路径

怎么思考死亡?我简单地提示一下,在哲学上和宗教中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是哲学上相当普遍的思路,就是用理智的态度接受死亡。你要看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对自然的事情你就要顺从,顺其自然,你不要抗拒,你越抗拒就越痛苦。中国的儒家就是这种态度,所谓&ldo;尽人事听天命&rdo;,死亡属于天命,人力左右不了,你就听从吧。你不但不要抗拒,而且不要去多想,孔子说的&ldo;未知生焉知死&rdo;就是这个意思,生的道理你还没弄懂,怎么可能想明白死的问题呢。你看孔子很少谈死的问题,他主张把注意力放在生的事情上。他说&ldo;朝闻道夕死可矣&rdo;,早晨弄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晚上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死了,这话说得很好,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回避死亡的问题,人生的道理是不能真正弄明白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家有童养夫  (西幻)女伯爵与冰国王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冷面恶魔:放开我妈咪  两宋风云  (综漫同人)小海带的成神之路  [剑网三]殊途同归  [剑三+宝莲灯]哪吒你吃藕吗  烟火欲燃  (SK同人)一念间之一百婚  人生哲思录  (全职高手同人)捕风  爱的四重奏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自选集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白蛇传]爱上出家人  闲情的分量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