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皇粮胡同19号哪年拍的 > 第124章(第2页)

第124章(第2页)

紫姨一开口,秋姗立刻就知道,这便是张若虚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了。可是还没等她的脑子转过弯儿来,紫姨话音刚落,只听一个低沉嘶哑的陌生嗓音,从角落里响起:

&ldo;十四个&lso;月&rso;亮。&rdo;

这下,十九号院儿里所有的人顿时为之目瞪口呆了‐‐即刻开口报出数来的人,竟是坐在角落里的老独头?!

紫姨心里明白,这老独头不像他人,听自己念诗的时候,总会被诗词的意境分散了精神注意力。仅仅在对一个&ldo;月&rdo;字的发音上,老独头的听觉高度集中‐‐这就是心理学上的&ldo;以一念代万念&rdo;的效果了。

待到酒酣饭饱、主客尽兴,已是月上中天时。

大浦和秋姗都红着脸,他们互相搀扶着,告辞出了门;小町喝得又笑又唱的,稀里糊涂地被何四妈弄回自己的小屋里去;隆龙突然借着酒胆……放声大哭,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事情。只有曾佐的脸是喝得越高,就越发青。紫姨只好打发何四妈去厨房,用山楂片给他泡碗解酒的汤来。

何四妈说:&ldo;隆龙这孩子,长不大啦!&rdo;紫姨摇摇头:&ldo;会哭了,就是长大了……&rdo;曾佐喝过山楂水之后,一双眼睛直瞪瞪地望着紫姨,突然涌出两滴泪珠,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紫姨一见,心也酸了。

她却做并不在意状,语调淡淡地说:&ldo;曾佐,这是秋姗让我转交你的‐‐她抱歉晚了好些天,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啊!&rdo;

曾佐犹犹移移的伸手接过一个朴素的纸包。打开来,是一条银灰色的羊毛围脖儿。耳畔只听到紫姨还在絮絮叨叨:

&ldo;这是她跟那个薛护士刚学会的。人家巧手的女孩子,这么简单的平针儿打条围脖儿,两、三天的功夫也不用。咱们秋姗是初学,她笨,打了整整两个星期呢……&rdo;

一轮好大好亮的中秋满月,正悬挂在皇粮胡同十九号院儿的上空。天上没有一丝儿扰月的云彩‐‐明儿个,该是个太平的艳阳天吧?

记忆中的《皇粮胡同十九号》‐‐(代后记)对皇粮胡同的描写,来自我儿时生活过十年的北京东四四条胡同‐‐路面宽敞,十几棵古老的大槐树,夏天在我上学的路上遮下一片荫凉。我还记得,一座座广亮大门前,坐着历经沧桑岁月的门墩儿。有的石鼓上还蹲着呲牙咧嘴的小狮子……它们大都被抚摸得亮光光、滑溜溜的。因为路面宽阔,院落宏伟,大、小轿车进进出出。那会儿,算是一条颇有气派的大胡同了。

这条胡同因为路面宽阔,院落宏伟,加之新、老居民们的社会地位,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的最初一、二十年,小轿车和大轿车进进出出,那会儿算是那一条颇有气派的大胡同了。

因为这条胡同解放前就多有旧官僚的阔大宅第,解放后,有几座两进、三进的院子,作为敌伪房产被政府接收,充作了公家的干部宿舍。我家居住的那个院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附有宽阔偏院的三进大院子。记忆中的那个大院儿,里面至少有大、小上百间的房子。踏上台阶走进大门,那块传统的避邪影壁正面,曾几何时被绘制了一个巨大的八一五角星。被胡同里的老百姓们昵称作&ldo;八一大院&rdo;。

我家占用了后院儿的几间北屋,其中一间主房也是北京人常说的那种&ldo;大屋顶&rdo;。天花板很高,房间的面积也很大。那里曾经是父母的卧房兼客厅。就在那座大屋顶下,我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还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很奇特的是,门前长着四棵名副其实的参天大树。在树下我听缠着小脚的老保姆讲过乡下闹鬼的故事;认识了喜鹊、乌鸦和胸脯上有片红色羽毛的啄木鸟……

小学同学不少就是胡同里世代业主的子弟。我到过一位姓纪的男同学家去玩,他家那座美轮美奂的院子,就是我在故事《罪证》中描写的前朝公主府的原型。里面的红漆回廊、假山、亭台、松柏、梅花……

纪家的&ldo;三太奶奶&rdo;,是一位拄着根雕花硬木拐杖的佝偻老妇人。三指宽的黑缎子&ldo;抹额&rdo;中间,还镶着一块翡翠帽花呢。她的滚边儿夹坎肩是发光的绸缎,古色古香的黑色百褶裙,裙裾下露出了尖尖的三寸金莲……这种人物形象和家居环境,让我这个革命军人的女儿觉得,时光是倒流的,是凝固的。我回家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同学要叫那个老人&ldo;三太奶奶&rdo;?妈妈回答我说,也许,你同学的太爷爷有三个老婆呗!

都是六十年代初的记忆了‐‐老胡同,老四合院儿和老北京人。

很多年以后,我曾一度回到那条童年的胡同‐‐老槐树所剩无几了,座北朝南的门洞和它们的门墩,要么消失了,要么破败了;&ldo;八一大院&rdo;还在,走进去,觉得已不似记忆中那么宽敞、整洁;我家门前那四棵参天大树,连树根儿都没有留下;胡同里的很多老四合院,因为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而增建的小砖房子,使原来的宜人景观荡然无存……尽管我们说,这就是历史,谁也无法令现实生活之水凝结不动。但我在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看到过很多一百年前甚至将近两百年前的古老建筑。它们仍在为子孙后代们挡风遮雨,迎来送往……

胡同的大量消亡,难道不是我们北京人的遗憾么?

其实,我笔下描述的&ldo;十九号院儿&rdo;,是童年记忆中一个真实而难忘的地方。至今,我不知道坐落在皇城根北街的这个院子,建筑设计师是哪国人?只是知道它的拥有者或居住者们,曾经有洋、有中、有官、有民,皆非等闲之辈。住在那一片儿的老百姓说起这座十九号院儿,自始至终都怀着敬而远之的好奇心。当我走进&ldo;十九号院儿&rdo;时,共和国刚刚成立十年。院子的主人是我的亲姑父母。他们是打进北京城的,也是作为&ldo;敌伪房产&rdo;,这个院子被安排给了红色政权第一代公安部的负责人之一,安了家。从表面看,十九号院儿临街的大门,跟一般的四合院没有什么区别。内部的建筑格局,则大不相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