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迹浸复湮”一直到“于何劳智慧”基本上就是跟《桃花源记》《饮酒》公元744年,天宝三载。不满现实?他李白何以不满现实?李隆基坐在殿内,头痛地看着巨幕,如今这现实有何不妥?他大唐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有何不满?李白!竟敢拿大唐与那混乱不堪的魏晋南北朝相提并论,如此不安分之辈,如何能容他?这般想着,他完全没去在意幕中之话只是女子的讲解。李隆基深吸一口气,可他现在还真不能把李白如何,他还得利用李白挽回自己的名声。更何况现在最重要的还不是李白的问题,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他如今给两人的权力似乎是大了点。竟敢犯上作乱是吗?正在赶路的李白满意了。能把他与陶渊明相提并论,他很满足。李白早知自己富有才华,可总得不到任用,如今有天人赏识,有陶潜作伴,足矣。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十分羡慕。前有苏轼与陶渊明对比,现又有李白与陶渊明并列,何时才能轮到他?仔细一想,他又觉得李白和陶渊明诗中的这些浪漫确实是自己所没有的,但自己是为何而写诗,自己应当坚定才是。他可不能让自己先时的坚持功亏一篑。李白的诗虽好,可到底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若说补察时政,那还是陶渊明的诗要强些,不能只听女子所言。【总之在三月看来,桃花源是陶渊明最浪漫的创造,但陶渊明优秀的作品远不止这些。】【我们来看看他的《饮酒》组诗,这一组诗中有许多陶渊明关注现实,批判社会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真是单纯地摆烂,而是心系百姓的,只是并没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苏轼也是这样理解的。所以他虽认同女子说陶渊明顺其自然的话,却不认同女子有关陶渊明只想回家的说法。他认为陶渊明是回家之后更想出仕,他的作品中对百姓的关心不会有假,而那些所谓的逃避,并非逃避那些劳心劳力之事,而是逃避自己无法拯救那个世界所带来的困惑。陶渊明是值得尊敬的。【李白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1”古往今来爱酒之人数不胜数,留下的有关酒的作品也很多。】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曹植感叹道:“看来此女是真的很欣赏这李白啊。”先时早在女子说三大仙才时,他就已经对这李白很感兴趣了。而后又屡屡听到女子说到李白的诗句,看起来似乎这李白之才或许会更好。然,此句虽好,他却不敢再像从前那般饮酒了。就算要喝他也得让十几二十个人在自己屋外守着。饮酒,善。饮酒误事,不可。【有关酒的诗句从《诗经》起就已经有了,而酒在诗文中的意象大多与忧愁有关,比如说此前说过的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比如杜荀鹤的“一醉能消万古愁。”】曹操讶异。既然有关酒的诗句如此多,女子第二次提到自己这首诗,说明她还真看好此诗句啊。这杜荀鹤此句也很不错。唐末。杜荀鹤再一次落第,正回到家中愤懑以饮酒解愁,谁知就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听到此诗句,他忍不住地笑了笑。若真能消愁那便好了。还不是如李太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罢了。【而从陶渊明的这一组诗中我们也明显能看到他的忧愁,首先看看序言,“余闲居寡欢”一开头就说了“寡欢”,按理说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田园,该是欢快得手舞足蹈才是,为什么又说寡欢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后面这几句的夜长、没有一天不饮酒、而且还“顾影独尽”,对着自己的影子喝酒,这是多么地孤寂啊!他在家中,有家人陪伴为什么会寂寞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人在异世,无敌横推 我想睡个好觉 清穿我是弘时他哥 积点德 王爷爹爹,娘亲又开挂了+番外 温柔假面 重生回到一九九九 星光与你 康熙的商户妻(清穿) 小夫郎的秀才妻主(女尊) 假少爷重生后靠蠢萌成团宠 星霜微凉 心跳越轨+番外 普通人,但金枝修罗场 理他干嘛!他又贱又渣,搞钱吧!+番外 末世唯一安全旅店 天启皇帝 我在府衙做捕快 沦陷漩涡 穿进笔下烂尾小说[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