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桥头堡的命运如何,那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后方,在兰斯决定的。艾森豪威尔对雷马根大桥的最初的热情已经开始冷却下来。他已经投入到蒙哥马利即将发起的进攻中去了。在这次攻势中,一旦头一个师越过了莱茵河,还再需要十个补充师,为此,他决定只往雷马根派遣五个师。当霍奇斯来到第12集团军群总部领受一枚法国勋章的时候,布雷德利向他转告了这个坏消息,这一消息意味着霍奇斯只能以每天1千公尺的进度扩展他的桥头堡,而这点力量&ldo;仅够制上敌人在路面上布雷,从而得以站稳脚跟,掘壕固守&rdo;,更何况在抵达波恩-法兰克福高速公路之后,还要等艾克开放绿灯才能继续前进。
这一次,人们真地听到霍奇斯提出抗议了。他说,第一集团军刚刚完成了这次战争中一个最伟大的行动,现在,它很可能再立战功。布雷德利同霍奇斯的想法一摸一样,但是,他们不得不无条件地等候艾克的决断。艾森豪威尔刚刚收到一份作战计划,按照这份计划,将要组织第二次横渡莱茵河,这次渡河将由巴顿将军率部进行。目前,他正在更南边一点的地段待命,另外,与此同时,从雷马根的桥头堡出发进行突破。当霍奇斯与巴顿会师之时,他们将挥师向北,同蒙哥马利在莱茵河的右岸汇合。并进而包围整个鲁尔工业区。这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大胆的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曾答应给予它百倍的关注。
这一天中午,凯塞林元帅来到柏林。希特勒午餐后将同他进行私下谈话。在等候接见的时候,有一个人偶然地告诉他,他将接替伦斯德元帅的职务。凯塞林心想,这是在开玩笑。他转过身子,询问凯特尔和约德尔,他们俩向他证实了这一点。平日,凯塞林在任何考验面前都保持乐观的性格,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笑眯眯的艾伯特,可是这次,他却皱起了双眉。他说,驻守意大利的部队需要他。再者,在不久前发生的一次严重的车祸之后,他还没有完全康复,可是凯特尔和约德尔却肯定地告诉他,对于元首来说,这些理由是&ldo;站不住脚的&rdo;。
他们的话是完全对的。希特勒果然对凯塞林说,由于鲁登道夫大桥的丢失,有必要掉换指挥官。&ldo;只有一位较为年轻、更为积极的、既有同西方强国进行战斗的经验,又深受东线部队信赖的指挥官才有可能挽救局势。&rdo;希特勒以不容对方反驳的口气断言道。他命令凯塞林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ldo;同意作出这一牺牲&rdo;,希特勒没有点伦斯德的名:&ldo;我相信,您将做到人力所能做的一切。&rdo;这位在几小时以前还认为波恩比雷马根更为重要的人,现在却声称防守最薄弱的地点是雷马根大桥。&ldo;就是在那儿,需要刻不容缓地挽回败局。我肯定,这一点是能做到的。&rdo;
希特勒的这一大段活给凯塞林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他想,所有这一切&ldo;极其清楚明了,并显示了对细节的惊人的理解力&rdo;。这也指明了他在这件复杂万分的工作中所应起到的作用:他所应该做的一切,那就是&ldo;守住&rdo;。
由于美国人占领鲁登道夫大桥,希特勒的怒气尚未平息。他完全有理由发怒。大桥的丢失意味着他在西线拥有的最后一道天然防线‐‐莱茵河‐‐的丧失。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决地要惩罚&ldo;那些负责任的人&rdo;,尽管他自己是‐‐这是很自然的‐‐真正的罪魁祸首。由于他固执己见,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西线,致使雷马根的大门被打开了,又因为他严令只能在最后一刻才能炸毁莱茵河上的桥梁,使舍勒贻误了行动的战机。因此,应当是他和莫德尔负首要责任。可是,希特勒却毫不客气地解除了伦斯德的职务。伦斯德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他曾经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建议让部队有条不紊地撤过莱茵河,这本来是可以防止出现象雷马根那样的事情的。
按照同样的逻辑,希特勒现在准备处理象舍勒和布拉特格这些同丢失大桥更为直接有关的人了。如果这些人不被法庭传讯、不被立即惩处的话,那么这只能助长西线部队中的越来越增长的怯懦情绪和纪律松弛的情况。此外,希特勒还令人设立了&ldo;西线飞行特种法庭&rdo;,这是一个流动法庭,它可以就地对任何一级的军人提出诉讼,而且有权立即执行它的判决。希特勒指定纳粹党的一位忠诚可靠的党员,党卫队的鲁道夫?休伯纳少将主持这个法庭。
三月十日,休伯纳来到元首官邸:他不得不立即在军事法庭审讯雷马根的&ldo;胆小鬼和叛徒&rdo;。当天下午,休伯纳同他的两名助手来到在巴特瑙海姆附近的凯塞林的指挥所,向凯塞林解释了他们的使命。他们三人谁也没有受到过一点起码的司法方面的训练,陆军元帅坚决地说,这种在战地临时组成的法庭将会削弱整个西线部队的斗志。接着,他请他们原谅,他要去处理更为紧迫的事情,第一件是打电话给最高统帅部,即凯特尔的总部。凯塞林说,他对西部战线的印象并不好,交战双方的力量悬殊太大,&ldo;在前线看到的形势比我原先想象的要严重得多。&rdo;他说道。接着,他坚持要求尽快满足他的全部需要。
第二天上午,凯塞林和他的参谋长齐格菲?威斯特法尔将军一起到雷马根北边转了一圈,想去看望莫德尔。途中,他们经过一队队士兵的面前,这些士兵乘坐装满行李的轻便车辆,向东边进发。威斯特法尔指出:&ldo;这就是在西部前线的真实情景。&rdo;凯塞林点了点头,低声抱怨道:&ldo;要是我早来三个月就好了!&rdo;这使威斯特法尔心中感到不快,他从凯塞林的话音里感觉到这是对伦斯德的恶意影射。凯塞林同样也冲撞了莫德尔:&ldo;请您把美国人赶到莱茵河的那边去。&rdo;他对b集团军群的指挥官说。&ldo;我试试看吧。&rdo;莫德尔怏怏地答道:&ldo;不过,我不相信我们会有足够的力量。&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